型号:SMX-825
漆膜颜色:黑色
包装规格:20+2.86kg/组
混合比例:7:1
理论涂布率:0.1kg/㎡/50μm
该产品以低粘度无溶剂高分子特殊环氧树脂经特种改性,在石墨烯改性硅钛纳米聚合物的网络基体上添加必要的防腐、耐蚀组份及相应流平剂、防沉剂、消泡剂等经过研磨,并添加少量的反应型活性稀释剂调配成涂料。该涂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250-300℃)、附着力、表面硬度、低表面能、优秀的耐酸、耐碱、耐盐等性能。该涂料为底面合一涂料。专用于冶金行业脱酚脱焦设备、煤气预热炉内壁、钢坯连铸连轧线钢构等。
基本数据(20℃)
参数 Parameter 指标值 Index value |
|
颜色 |
黑色 |
体积固体份 |
≥95% |
细度μm |
≤40 |
光泽 |
半光 |
附着力(拉开法) |
≥15MPa |
柔韧性 |
≤1mm |
硬度 |
≥4H |
耐冲击性 |
50kg.cm |
耐温性 |
≥250℃ |
磨耗1000r/1000g |
≤30mg |
10%盐酸(常温) |
≥1年,稳定 |
饱和盐水(常温) |
≥2年,稳定 |
耐海水(常温) |
≥2年,稳定 |
90℃水煮 |
7天,稳定 |
中性盐雾 |
≥1000h |
按国家有关标准确定,物理常规性能检测样板膜厚为23±2um,耐化学性检测采用涂覆100um干膜厚的试棒或试片进行浸泡试验。盐雾试验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试验。 |
膜厚与涂布率
|
一 |
二 |
三 |
干膜厚度 |
50 |
100 |
150 |
湿膜厚度 |
55 |
110 |
166 |
理论涂布率(平方米/公斤) |
11 |
5.5 |
3.7 |
表面处理
所有待涂物表面应该清洁、干燥且无污物,表面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估和处理。
涂有油漆的表面:如果涂在已有旧涂层的表面(诸如:环氧铁红、环氧富锌等底漆),则需要对旧涂层体系表面进行打磨拉毛。为保证附着力,不得施工于醇酸、环氧酯、热塑性丙烯酸涂层表面,建议使用于新钢基材表面。
其它表面:该产品可用于其它底材,请咨询生产企业或产品供应商。
施工条件
底材温度应当至少高于空气露点温度3℃,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量应当在靠近作业点附近的底材处进行。在非敞开空间内施工时必须具有良好的通⻛条件以确保漆膜的正常干燥。
施工方式
喷涂:使用高压无气喷涂或高压双进料专用喷枪施工。
刷涂:建议在预涂和小面积涂装时采用,但必须达到规定的干膜厚度。
辊涂:可以使用。但在采用滚涂时应注意确保足够的涂料量以达到规定的干膜厚度。
施工参数
混合比(质量比) |
漆:固化剂=7:1(以包装上标注的比例为准) |
稀释剂/清洗剂 |
专用配套稀释剂 |
无气喷涂指导数据 |
|
喷嘴压力 |
喷嘴处油漆压力不低于211千克/平方厘米 |
喷嘴孔径 |
喷嘴直径0.53-0.66毫米(21-26毫英寸) |
喷幅 |
60-80o |
过滤器 |
经常检查并确保过滤清洁 |
常规空气喷涂指导数据(可以使用,但不推荐) |
|
喷嘴压力 |
0.4-0.6MPa |
喷嘴孔径 |
1.8-2.0 mm |
喷幅 |
45-60o |
过滤器 |
经常检查并确保过滤清洁 |
适用期(25℃) |
1h |
干燥时间
通风状况、温度、漆膜厚度、涂层数等因素均会相应的影响干燥时间,下表所列典型数据基于下列条件:
※通风良好(室外或空气自然流通)
※国家规定标准膜厚23±2μm
※在惰性金属底材上的单层涂层
温度 |
5℃ |
15℃ |
25℃ |
35℃ |
表干 |
4h |
2h |
60min |
30min |
实干 |
18h |
15h |
12h |
8h |
最小涂装间隔 |
5h |
4h |
2h |
1h |
上述数据仅供参考,实际干燥时间和涂覆间隔时间可长可短,取决于漆膜厚度、通风状况、温度、下层油漆、提前装卸需求和机械强度等。 |
贮存
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储存。储存环境应该干燥、阴凉、通⻛良好并避开火源。包装容器必须保持密封。
包装规格
采用主涂料20KG/铁桶,固化剂采用2.86KG/桶。根据当地需要,可能采用不同的包装规格。
健康与安全
请注意包装容器上的警告标识。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使用,避免吞咽或吸入漆雾。避免皮肤接触,如果油漆溅在皮肤上应该即用合适的清洁剂、肥皂水、清水清洗。溅入眼睛时应用清水充分冲洗并立即就医诊治。
其他注意事项
严重点蚀的区域,应采用刷涂施工进行预涂,以保证良好的表面"润湿性"。当油漆温度保持在30℃以上时,可采用普通型无气喷涂设备进行施工。温度较低时,可采用合适压力等级的管道加热器,协助产品的汲取和雾化过程。表面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露点以上至少3℃。 钢材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施工。必须控制储罐内的气候条件,在10-15℃保持最高相对湿度为50%,在16℃及16℃以上时最高相对湿 度为60%。 密闭贮罐内的相对湿度应采用去湿设备进行控制。如果没有去湿设备,应采用单道涂层施工技术, 避免出现层间附着力的问题。 使用多道涂层漆系时,保持尽可能短的复涂时问,可达到最佳层间附着力。施工期间或施工后立即处于不可接受的低温或高湿度下,会导致不完全固化和表面遭受污染,继而危及层间附着力。末道涂层固化变硬后,应采用合适的非破坏性磁性测厚仪测定涂料配套体系的干膜厚度,核实所施工涂层的平均总厚度。涂层应无任何针孔或其它漏涂点。干膜厚度超过500微米(20密耳)的涂层,可采用合适的高压脉冲式漏涂点检测仪进行检查,电压设定为100伏特/25微米干膜厚度(100伏特/密耳)。电压过高会使涂膜产生漏涂点。固化后的涂膜必须无淤积、流挂、滴漆、夹杂物或其它弊病。 所有缺陷和弊病都应进行纠正。修复区域必须再行检测并在末道衬里涂层投入使用前按规定进行固化。
涂膜完全硬化后才能达到最佳耐化学性。固化程度取决于温度、湿度和涂膜厚度。通常,干膜厚度为400微米时,在25℃下,经过7-10天,可完全固 化,达到最佳耐化学性。温度升高, 固化时间成比例缩短,而温度降低,固化时间则延长。